深化改革,完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创新谈)

来源: 驱动之家
2023-10-04 02:16:13

  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药品监管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创新的合力助推下,我国生物医药迎来蓬勃发展、量质齐升的可喜局面

  只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中国新药研发未来可期

  

  最近一段时间,生物医药领域好消息不断:中国生物和北京科兴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接种,为全球抗疫继续贡献中国智慧;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抗癌新药的海外权益,以超过22亿美金的总交易金额授权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创造了中国新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

  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医药是不折不扣的高新科技产品,小小一片药丸、一剂疫苗,凝结着众多科学家和技术工程人员的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药品监管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创新的合力助推下,我国生物医药迎来蓬勃发展、量质齐升的可喜局面。一方面,包括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在内的前沿技术多点开花,创新药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8至2020年共有37个一类创新药获准上市,由此前的平均1年1个增加到1月1个;另一方面,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快跟式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围绕新靶点、新机制研发的原研药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在肿瘤、乙肝、肺纤维化、老年痴呆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大显身手。

  随着创新药开花结果,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药以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和较低的价格,逐步替代昂贵的进口药,在造福患者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医疗负担。与此同时,一批具备创新实力的新兴生物技术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大军中生机勃发的重要力量。有专家预言,继互联网、信息通信、新能源等之后,生物医药有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兴战略性产业。

  当然,大家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不足。我国从仿制药大国迈向创新药大国的转型才刚开始,无论是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还是企业规模,与世界创新药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医药领域的制度创新还滞后于科技创新的步伐。作为政府严格监管的特殊商品,药品对于政策的依赖性更强;对于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的新药研发来说,政策保障尤为关键。当前,在药品临床审评、上市审批和临床试验管理、国家医保等关键环节还存在一些堵点,影响新药研发的速度和质量。

  “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大家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大家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习大大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时强调,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医药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新药研发涉及科技、药监、医保、卫生医疗等多个政府部门,政策的协同性、配套性尤显重要。只要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中国新药研发未来可期。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5日 19 版)

基于抗体抗原识别的血清学方法在病原病毒检测中至关重要,而抗体识别的是病毒的抗原决定簇。抗体分为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而不同病毒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因而多克隆抗体可能会与非靶标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很容易出现错检。比如曾经出现过健康人被告知感染某种病毒的误诊。

深圳市委组织部每半年组织各单位填报单位3―5项大事要事,每年派出7―10个考核组全覆盖考核各单位大事要事,考核组日常列席经济调度、信访稳定、疫情防控等市委市政府重大会议,全过程跟踪了解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的落实落地情况,分门别类形成各单位干事清单,确保组织部门对全市大事要事做到“门儿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编辑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企业 版权所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